振兴兰州制造 构建“四梁八柱”
产业体系投资指南之——数字信息产业
一、产业发展现状
作为甘肃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兰州市经过多年的发展,先后培育了兰州北科维拓、甘肃万维等一批在国内拥有影响力的重点信息化企业;获得了三维数字社会服务管理系统、智能交通化建设与高等级公路机电系统等一批国内先进信息技术专利并进行了产业化,成为了西北地区区域性信息化中心。
(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兰州市大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积极开展5G试点城市建设,是全国首批18个5G试点城市之一,市政府先后印发《2020年兰州市5G网络建设实施方案》(兰政办发〔2020〕103号)《兰州市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发展实施方案》等,为兰州市5G网络建设及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引导和基础保障。现全市已建成5G基站3000余个。2020年8月,在中国信通院组织第三方对广州、杭州等十大城市5G网速质量进行测评时,兰州市5G网络质量居十个城市首位。目前,全市城域网出口带宽提升至2600G;城市家庭100Mbps及以上宽带用户接入占比达到95%,行政村光纤网络通达率达到100%,实现4G网络全覆盖。兰州新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成开通,兰州新区及企业的国际互联网访问性能全面提升,带动和提升了区域信息化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
(二)电子信息产业。近年来,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突出规划引导,强化集群招商,实施重点项目,完善扶持政策推进集群发展,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保持了快速增长。兰州新区形成了以先进计算、智能制造、技术研发、数据储备等为核心的产业发展载体和基地。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成了高新区国家级软件园、联创科技信息孵化园、科庆科技孵化园等软件与电子信息产业孵化基地,基本形成以通信设备制造云计算、物联网等产业为支撑,以应用电子、信息安全为特色,集成电路、通信、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为新的增长点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依托兰州万里机电、兰州飞行控制、甘肃长风在机载计算机、飞行控制系统、航行雷达等方面的研发优势,加快区域资源整合,延伸配套飞行控制仪器、航空仪器仪表、航空机电结构、机外照明、机载计算机、航空雷达等,推进军民产品生产和研发产业化。
二、产业规划及投资方向
(一)软件及信息服务业
1.软件业。推动甘肃万维、甘肃紫光等信息咨询、系统集成、运行维护、数据处理等信息服务企业在兰州新区、兰州高新区等园区形成聚集,开展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链延伸业务。引入华为、科大讯飞等国内龙头信息服务商,联合兰州市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生产经营、组织管理、市场运行模式,培育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制造、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引进浪潮、东软集团、东方国信、拓尔思等基础应用软件企业或大数据应用软件开发企业,打造非结构化大数据分析软件的定制开发平台。2.信息技术服务。依托“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兰州创新示范中心”,建设西北地区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设备最为齐全的综合性3D打印技术服务平台。支持更多的兰州软件企业服务于现代服务业信息化建设,重点发展以软件服务研发和外包、信息技术及外包、信息系统运营与维护外包的ITO(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业务。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增值服务能力的服务外包企业,加快产业聚集、人才集中、特色鲜明的服务外包示范园建设,形成一批服务外包产业基地。3.数字内容服务。依托兰州高新区、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和兰州新区联创智业园等园区建设,积极引进国家知名数字内容开发企业入驻,构建便捷、安全、低成本的数字内容服务体系,加强兰州市数字文化教育产品开发和公共信息资源深化利用。围绕读者云项目、甘肃华夏文明特色文化产业平台的建设,打造兰州牛肉面、丝绸之路、敦煌文化等具有兰州特色的数字产业,支持读者数码、敦煌研究院、南特数码、目标科技等企业公司通过动漫、游戏、数字影音、数字出版等领域支持本地化数字内容加工处理技术开发和产业化。4.大数据云计算。依托中国移动兰州新区集团级数据中心、甘肃电信兰州新区数据中心,加快中科曙光先进计算中心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华为云计算等大数据项目建设,将兰州新区大数据(云数据)产业园项目打造成“丝绸之路信息港”的重要钻石节点。建成智慧兰州综合业务大数据服务平台,使兰州成为向中亚、西亚提供大数据及云计算服务的输出地,打造“丝绸之路国际货运信息港”。引进东方国信、拓尔思等基础应用软件企业或大数据应用软件开发企业,打造非结构化大数据分析软件的定制开发平台。加快兰州新区西北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省级云计算软件研发应用中心及面向全市各行业、研究机构以及创业群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成一批云计算企业在兰州市落地。5.物联网。围绕甘肃万华金慧物联网感知交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兰州陇海高原夏菜溯源系统等国家物联网重大区域示范项目建设为基础,在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能农业、智慧物流等领域打造物联网有关产品的示范项目。依托兰州飞天网景物联网产业基地,培育发展物联网产业,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物联网设备配套生产厂家(物联网应用产品硬件及芯片生产、通信模块生产、物联网技术研发)在兰州市生根落地,填补兰州市物联网配套产业链产品生产、研发空白。
(二)电子制造业
1.智能终端。以兰州新区三维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建设为依托,发挥“三维大数据社会服务管理系统”惠民品牌效应,通过北科智能制造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有效协作配套,打造自主研发、自主装备、自主集成、自主品牌的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重点发展三维智能终端整机、智能控制系统及仪器仪表、传感器、智能控制器、变频器、精密传动装置、伺服系统等智能测控装置与部件、精密减速器产品、智能家居和智能酒店系列产品。重点推进与北电仪表、深圳零壹科技、证通电子、四川凯路威等产业链企业合作,引进智能电表、智能水表、采集设备、智能照明、智慧社区物联网终端产品、金融支付信息安全产品、RFID芯片生产线,构建研发、设计、生产、应用、服务的智能终端产业链。2.控制器。利用兰州全志电子已形成的PLC原创核心技术,形成完善的技术体系,积极引进单片机、芯片、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电路板、电子元器件等PLC上游配套产品,打造全国小型微型可编程控制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智能装备基地。重点突破与德州仪器(TI)、意法半导体公司(ST)、宏晶科技、厦门宏发电声、深圳博敏电子、宁波美林塑胶的合作,推进RD100微型PLC产品、RD200小型PLC产品、TP500系列工业监控触摸屏、RD200机器人运动控制扩展单元(运动驱动装置)、200-500个控制点内的智能制造系统、全工艺无人值守豆腐制作机器人(DFM)、家用厨房机器人(KMC)等智能装备的生产。3.智能传感器。打通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大、省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科研成果与实体经济连接的通道,推动光敏、压电、红外辐射、金属氧化物、磁性等新型传感材料研究,支持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集成等工艺研发。重点突破兰州大学基于表面等离子体谐振腔结构的无标记生物传感器设计、表面等离子极化激元的纳米光器件及光传感与拉曼光谱及近红外光谱的便携式传感器、省科学院巨磁阻MEMS转速传感器等技术科技转化进度。重点补齐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变换电路和辅助电源等传感器关键环节,发展市场前景广阔的生物、气体、液体、光学等智能传感器。4.机器人。以长风电子、省机械研究院、三维智能制造等机器人整机制造为核心,向上下游延伸,积极培育引进机器人材料、伺服电机、精密减速机、传感器、控制系统、伺服系统、控制器等企业,形成共生的产业生态链。重点突破热点行业细分市场,研发生产焊接、水下探测、交互式讲解、农业机器人、厨房机器人、空间机器人、巡检机器人等特种机器人,实现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重点推进甘肃长风电子智能机器人研发及生产平台、兰州理工大学研发的高铁轨道窄缝焊接机器人、火箭样式可变形的旅游交互式讲解机器人;兰州交通大学自主水下机器人;北科维拓公司维拓智能机器人;省机械研究院农业机器人、智能农机装备、工业机器人;兰飞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产品;兰州电机数控机床主轴永磁同步高速电机、一体化数控车床主轴永磁同步高速电机、交流永磁同步伺服电机等项目。5.集成电路。加快甘肃正威公司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统筹整合正威、德福铜箔、天成铝业等企业在技术和产品供应方面的优势,结合铜箔、覆铜板、铜线路板、FPCB板,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和产业配套能力,围绕智能终端、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积极推进存储芯片、光电器件、图形处理器等集成电路(IC)产品研发。重点推进兰州大学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神经网络芯片、基于脉冲神经网络的神经网络芯片、省科学院基于FPGA的人工神经网络芯片研究及产业化。重点强化与四川、重庆等省市在集成电路及电子元器件等行业企业交流合做,学习当地完善产业配套、推进产业升级的先进经验发展经验,争取引进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与封装测试项目。6.光电产业。以LED、汽车电子、5G关键零部件为重点方向,发挥兰州万里、甘肃新方圆等企业的技术优势,延伸发展LED衬底、外延、光学窗片材料开发和技术应用。加强长风电子、长飞、奥普等汽车电子企业与整车制造企业合作,从车载电子产品入手,逐步开发技术含量高的汽车安全、车身控制、汽车导航等专用电子元器件和专用电子设备。以5G商用为带动,依托海红、长飞光纤等现有通信设备配套企业,布局上游企业,配套引进光电子器件、5G 天线、超宽带天线、智能多模宽带多频天线、光端机、通信电源等5G关键零部件。(来源:产业规划与项目推进科)